迎民盟十二大,学盟史 | 民盟五大
1982年9月1日至11日,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。提出新时期的总任务是:团结全国各族人民,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逐步实现工业、农业、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,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、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。会议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,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。
民盟中央主席史良,副主席胡愈之、楚图南、苏步青、华罗庚、萨空了、李文宜、费孝通等应邀列席。
在这新的形势下,中国民主同盟于1983年12月14日至25日,在北京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。来自全国28个省、市、自治区的盟员代表686人出席大会。
中国民主同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
大会由胡愈之主持,史良致开幕词,费孝通作题为《团结起来,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贡献一切力量》的工作报告,李文宜作《关于修改盟章的报告》,胡愈之致闭幕词。
大会通过的《中国民主同盟章程》和原章程相比,增加了一段“序言”,回顾了民盟与中共的亲密关系和各个革命历史阶段的主要经历。关于民盟的性质、任务和发展工作的方针,根据新的形势,增加了新的内容。
大会选举了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,共261人;候补委员37人。
关于中央组织,根据民盟中央主席、副主席和常务委员老龄化的实际情况,增设由中央执行局主任、副主任和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局,以主持盟务工作;年事已高的同志担任中央委员会顾问,协助参议盟务工作。
《五大专刊》中的“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执行局委员、主任、副主任名单”
会议通过的《中国民主同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》,确定了今后民盟的任务和方针是:
“在总结全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,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,开创民盟工作的新局面,为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80年代三大任务,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
”《决议》要求“盟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,遵循‘长期共存,互相监督’,‘肝胆相照,荣辱与共’的方针,充分发挥民盟作为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的作用,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、建设事业和统一战线中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,帮助党和政府宣传和贯彻各项方针政策,特别是统一战线和知识分子政策,以调动盟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献身于‘四化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”。
“要进一步推动成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,积极参与智力开发,立志改革,勇于创新,出人才,出成果,并从实际出发,重视调查研究,继续探索面向社会,为四化服务的多种形式和途径,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更大的成绩。
”1983年12月27日举行的民盟五届一次中央委员会,选举史良为民盟中央主席;胡愈之、楚图南、苏步青、华罗庚、彭迪先、萨空了、李文宜、费孝通、闻家驷、钱伟长、高天、叶笃义、谈家桢、陶大镛为副主席,叶笃义为秘书长。千家驹等67人为常务委员会委员。王健、叶笃义、冯亦代、杨明、吴汉家、张毕来、林亨元、罗涵先、高天为中央执行局委员,高天为执行局主任,罗涵先、吴汉家为副主任。同时,还选举戈福鼎等28人为中央委员会顾问。
民盟五届一中全会选举的民盟中央主席与部分副主席的合影
前排左起:费孝通、彭迪先、胡愈之、史良、楚图南、李文宜、萨空了;
后排左起:陶大镛、闻家驷、钱伟长、叶笃义、高天。苏步青、华罗庚、谈家桢因公缺席。
史良、胡愈之和楚图南
1985年9月6日,史良去世;9月27日,民盟五届八次中常会推选胡愈之为代主席。1986年1月16日,胡愈之去世;1月30日,民盟五届九次中常会推选楚图南为代主席;12月31日,民盟五届三中全会选举楚图南为主席。
民盟全国代表会议
1987年1月民盟全国代表会议会场
1987年1月2日至8日,民盟在北京召开全国代表会议。会议接受了楚图南辞去民盟中央主席,苏步青、闻家驷辞去副主席,65位老同志辞去中央委员、候补中委的请求;增选了中央委员49人,候补中委39人,另有23位原来的候补中委被选为中央委员。
会议决定撤销中央执行局,设立民盟中央名誉主席;设立中央参议委员会,并选出86位同志为民盟第五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。
《全国代表会议专刊》中的“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名单”
民盟五届四中全会
1987年1月9日,民盟五届四中全会召开,选举楚图南为民盟中央名誉主席,费孝通为民盟中央主席,增选千家驹、关梦觉、罗涵先、马大猷、冯之浚为副主席。
楚图南和费孝通
同日,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举行会议,选举苏步青为主任。
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苏步青(右三)与副主任冯素陶(右一)、潘大逵(右二)、闻家驷(左三)、林亨元(左二),秘书长吴春选(左一)合影。副主任黄药眠、沈兹九因病未能参加合影。
来源:民盟中央宣传部
监制:郑洁 | 编辑:孙迪
往期回顾